新常态下的中国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困境与方法

日期:2016-03-22 14:29:39 出处:网站网友 编辑整理:栗子

一、新常态下的中国实体经济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可能遇到的困境有哪些?

在“三驾马车”中,投资和出口之所以能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消费处于弱势地位,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从市场供求层面来看,房地产和基建投资繁荣有其外在制度及其环境优势,这些外在制度包括竞争机制、价格机制和政策支持等,而较低的居民收入水平、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供给、落后的基础设施、简陋的居住条件、高储蓄倾向和广阔的国际产品市场等外部环境因素为房地产市场、基建投资及其相关制造业扩张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第二,从政府政策扶持层面来看,在经济增长与官员晋升挂钩的激励机制下。

地方政府更热衷于发展易于量化的基建和房地产等投资。第三,从资金供给制度来看,在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下,基于经营层面的风险规避要求,以及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之间模糊的产权关系,商业银行倾向于为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提供贷款,而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往往与房地产(如经济适用房、棚区改造房、公租房等)、基建投资以及钢铁、煤炭、电力、太阳能、铁路等产业高度相关。

新常态下的中国实体经济企业应如何加快转型升级?困境有哪些?

这三个原因至少造成了两方面的经济失衡:一是实体经济层面的企业及产业结构失衡,也就是大型国有企业及传统制造业的急剧扩张与中小民营企业及战略新兴产业的滞后发展,具体体现为传统制造业的产能过剩和战略新兴产业的较低国际竞争力。这一失衡引起的不利后果是,在战略新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尚未壮大的条件下,大型国有企业主导的传统制造业却提前遭遇了发展瓶颈,从而既削弱了长期以来的高增长,又使实体经济面临后劲不足的困境。二是金融体系层面资金配置的失衡,简言之,就是商业银行体系的大量贷款流向了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而中小企业仅仅获得了非常有限的资金。在现实中,资金配置失衡以两种形态并存:过于庞大的地方政府债务和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这种资金配置中,大型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能够以较低成本获得贷款,而中小企业不具备这种优势,结果就引致出一种套利机制———大型企业为了获得套利收益,把获得的银行低息贷款通过信托、理财产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渠道,再次投向过度泡沫化的房地产等领域,而不是投向资金短缺的战略新型产业及其中小企业。这种套利机制的经济代价是高昂的融资成本及其房地产泡沫,它也是中小企业难以获得发展而房地产行业泡沫化的机制支撑。可见,资金配置失衡既是实体经济失衡的结果,也是实体经济失衡的原因。

如上分析表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困境的实质是实体经济转型的困境,或者说是大型国有企业(及其传统制造业、房地产、基建投资等)与中小企业(及其战略新型产业)均衡发展的困境。就这种困境的根源来说,主要是商业银行体系资金配置失衡的产物。客观地评价,商业银行与大型国有企业之间的这种资金配置及其互动方式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促进了经济增长,加速了工业化进程,但是,到了目前阶段,其局限性愈发凸显。事实上,金融体系对房地产、传统制造业和基建投资的过度依赖,明显加剧了相关资产的泡沫化程度,相应地,在“新常态”下,房地产“去泡沫”、制造业“挤水分”和地方政府“去杠杆”的压力及其风险也更大。实际上,考虑到金融体系与房地产行业、产能过剩行业和地方政府债务之间的高关联度,

“新常态”下的经济调整将面临巨大的金融风险。以房地产行业为例,项卫星、李宏瑾、白大范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在美国、日本以及东亚各国和地区发生的房地产泡沫危机的考察发现,银行信贷扩张是造成房地产泡沫的重要原因。

 

周京奎的研究发现,信用扩张过度的结果就是房地产泡沫的产生。就当前的中国经济发展困境来说,房地产泡沫又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产能过剩问题叠加在一起,所以金融体系承担的潜在风险更大,在严重时甚至会演化为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对此,Hofmann对16个工业化国家的研究发现,房价冲击对银行信贷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可见,“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困境表现为经济增速放缓和经济结构调整困境,实则是商业银行体系的金融风险防控及其金融转型问题。

二、新常态下的中国实体经济企业应如何加快转型升级?

中小企业很大的问题就是同质化非常严重,我们到今年2月份,全国有1850万户中小企业,这里面大型企业十几万户,中型企业大概占15%左右,绝大部分85%都是小微企业。小微企业产品同质化严重,大家生产的产品,种类、产品质量都差不太多,多数小微企业创新能力也不强。所以一旦经历宏观经济形式发生困难的时候,首当其冲受到冲击的是小微企业。

新常态下的中国实体经济企业应如何加快转型升级?困境有哪些?

现在所说的经济新常态,这个新常态不是一些人认为的,新常态就是把发展机遇降低下来了,不是这样的。所谓新常态,是因为几十年粗放型的发展经济上积累了许多深层次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调整,而且刻不容缓。再加上中国的经济总量数量很大,虽然每年经济绝对增量,每年在继续不断的增长。但是因为经济总量比较大,速度是一个比值的关系,分子是每年经济增长绝对量,分母是上一年的经济总量。虽然分子有所增加,但是分母太大了,所以这个速度不可能永远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基于各方面的原因,长时间的粗放型的发展,资源消耗大,环境的破坏很大。再加上贫富差距大,产能过剩比较严重,房地产泡沫比较大,地方政府债务和影子银行数量不断扩大。所以这些问题,虽然到了那个时候了,必须要把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逐步化解。我觉得中央提出的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把我们的经济增长控制在7%左右,下限就是保就业,物价稳定,稳增长。在这个条件下,这样我们就有精力调整结构,转变发展,处理长时间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所以这个新常态,速度的下降是中央主动所为,不是被迫的。我们想把速度搞上去,中国政府有办法,还有牌可以搞上去,但是那样搞上去的速度,原来积累的问题解决不了。

新常态下最重要的问题,是要保证稳增长、保就业、稳物价,就把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这是最重要的,而且增长动力也发生了转换。所以在这种新常态下,其实企业发展的新机遇很多。比如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三个亿亿人的问题,有一亿的农民工要转化为城市户口,有一亿在城市居住危房改造,消费要升级,棚户区改造。还有一亿人在小城镇落户,这创造了非常大的需求。比如说中国的消费也要增长,农村直销连锁网现在发展的特别迅速,这样是的农村县级以下的消费快速增长。而且中国的中产阶级阶层发展数量非常大,发展非常快。中产阶级的出现是的大健康行业、旅游行业、文化、娱乐这些行业有很大的需求。所以消费将来是一个大增长点,环境治理还有很大的需求。正常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水利、发电有大的增长。农业现代化有大的增长点,比如说食品要安全,所以农业将来种子的研发,农药、化肥、水利化的实施,将来为经济增长带来很大的需求,需求就是机会。

另外,中央国有企业要逐步扩大混合所有制的成分,这些都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所以新常态下,其实有很多的增长点。关键是广大企业要把握住这个增长点,要转变观念,要看到市场潜在的需求在哪里,要及时转型。所以对小微企业来讲,我多次讲小微企业的出路就是要走专、精、特、新路,同质化是一种恶性的发展,大家生产同一类产品,性能差不多,就得打价格战。所以宏观形势一困难,小微企业就受影响。你专注一个市场,精就是生产精品,要精细化管理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性能,效益增加。特就是特别和特殊,别人没有的,你有,这样才有生命力。新就是新设计、新产品、新概念、新模式,只有这样找差异化发展的道路,小微企业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中国中小企业生命周期到底是多长,有的说是五年,有的说更短,中关村企业生命2.5年,生命周期究竟是多少,现在没有一个准确统一的数。

 

总体来讲,中国的小微企业寿命都还是短的,三年到五年这个说法,这是正确的。为了避免三五年倒闭破产的命运,就得走专、精、特、新的路,走这个路子才可以。我原来跟企业家们讲,首先你要在新常态下知道增长点在哪儿。第二你一定要走专精特新的路。第三你一定要学习金融知识,你这个行业、产业得明白上哪儿找钱,你不懂得上哪儿找钱,乱找钱肯定没有人给你钱,你要觉得学习金融知识。另外,你要学会企业运作,说企业家成熟了,我觉得在一定程度上他懂得资本运作这个企业就成熟了。

相关文章

栏目推荐

热点推荐

Copyright © 2013-2021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